九: 良心道德與靈魂

我們知道人是天主依照衪的肖像造成的,是天主所造的萬物當中最高級的動物,因為有靈魂,分享到天主的靈性生命;也分享了天主的神性,因此靈魂是不死不滅的精神體,它的價值非常珍貴。

靈魂的特性是理智與意志的根源,使人對善惡發出了判斷,我們稱之謂良心。服從良心的行為和指導的責任,人會感到快慰;凡違抗良心的行為,人會感到愧疚。這種良心的聲音,是每個人從生到世上就有的「道德的觀念」,使人有種自然的天主的力量,可以分辨善惡。這種良心的聲音是我們靈魂的功能的一部份。  我們中國人所講的良心,亦即孟子所說的良知良能。孟加拉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之,仁也;敬長,義也。」 – 盡心篇

孟子認為仁義道德的根源,是天賦予我們每個,不必學習思慮,就會知道這樣做,也能夠這樣做。

王陽明是我國儒家思想中特別研究良知的問題。他對良知的解釋說:「夫良知者,即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學而有,不待慮而得者也。」他又說:「天理在人心,亙古至今,無有终始,天理即良知。」 – 陽明全書

良心是天賦的本能,對善惡有一種自覺的能力,王陽明稱這種自覺稱為良知,良知不僅是向善的傾向,而是倫理善惡的標準,人在行事時,人的良知自然而然就告訴人,這件事合不合於天理,合於天理者為是,不合天理者為非。

我們應盡力使良知實現於我們的行為中,就是說我們應該按照良知去作事,按照良知去作事,就是天致良知,合乎於天理,合符倫理道德。雖然如此,我們說良知良能是一種認識善惡、判斷是非的天賦的理智的能力或行動,但因着民族的文化景及社會的發展,對倫理道德的行為規範,每個國家的不同法律,都有一些差異,對一些社會上彧民族中傳統的風格習慣,都有不同的制度,這些事件,因着種族、文化的差異,也會影響到良心的正確性,使良心所作出的一些判斷不能得到正確的判斷,因此會產生出錯誤的良心和錯誤的判斷。

為了使良心得到正確的發展,必須有良好的倫理教育,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加上合符天主十誡的宗教教育才能達成完善的良知良能和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