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篇中我已說過,大埔教會歷史中,曾經有六十多位傳教士,其中後來成為主教的,有高主教,他並沒有留在大埔,但對大埔出身的傳道員馬金秀有密切的關係:可說是高主教一手栽培了他。但我要介紹的第三位德高望重,對大埔堂區建樹最多的,就是桑得嵐神父了。

桑神父是米蘭外方傳教會會士,他於一九六二年派到大埔。大埔教會的發展,因得不到當時理民府——香港政府註新界的辦事處——的撥地,教會找不到一塊建堂的地皮,加以當年在大埔負責的神父與教友之間的關係很差。很幸運桑神父被調成為大埔新的主任司鐸。桑神父在教友眼中是一位非常熱心而謙虛的人,他樂善好施,他開朗而溫良,他慷慨施捨,甚至將自己的衣服脫下去救濟窮人,他把身上的金錢施捨給人,連自己開飯買菜時都沒有餘錢。有時候,他靠善心的商店送給他隔夜麪包及賣剩的蔬菜充飢。這樣的神父的確是耶穌的得意門徒,是教會堂區之寶,因此得到教友的愛戴擁護。當年與他一同派來的,還有一位夏敏達神父做了他的助理,不過夏神父在此停留的時間很短,不到兩年調到其他堂區。桑神父在任二十五年,對堂區的貢獻最大最多。在他任內的建樹包括今日我們在運頭街的聖母無玷之心堂。這座聖堂的地皮是一位朱姓教友以半賣半送的方式得到,並在聖堂後面的山坡建成了一間恩主教書院。在這一間英文中學恩主教書院之前,還開設了大埔第一間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當年的小學只有幾間課室,附設於聖堂內。一九九二年,該小學遷到有完整設備的富亨村居屋之內。桑神父在大埔擔任的二十五年中建成了一座聖堂,一間天主教小學及一間天主教中學。他是從大埔的墟鎮發展到一個新市鎮的同路人,他是由一個不到兩萬人口發展成二十五萬人口城鎮的見證者。我無法在這裡詳述桑神父的功勳與德行,總之,他是大埔堂區教友永遠不會忘記的善牧。

最後我要介紹的是溫以政神父。溫神父原屬汕頭教區,一九六零年畢業於華南總修院,與我有四年同窗之誼,晉鐸後曾到馬來西亞吉隆坡教區服務華僑。一九七五年加入香港教區,被派到大埔堂區,協助桑神父的堂區工作,整整二十年之多,負責大埔區內所有鄉村七間小堂,任勞任怨,勤勞刻苦,深得教友愛戴,更成為桑神父最佳拍檔。溫神父為人謙虛誠懇,樂於助人,他於去年慶祝晉鐸五十週年金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