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傳牧民與共融

不知不覺回港將近半年。許多關心我的朋友都會問我,在加拿大傳教那麼多年,回到香港之後是否已經適應了?有的更問我,是否喜歡加拿大多過香港?我的答覆是,在加拿大我喜歡加拿大,回到香港我又喜歡香港,我很容易適應不同的環境。香港有許多令人喜愛的地方與人事,而加拿大也有許多令人喜愛的地方與人事。每個地方,每個環境,每個工作,都是天主賞賜的恩寵,所以每天都懷著對天主感恩的心,就能常常得到喜樂與平安。

的確如此,我是真心的話。當我在加拿大時,我喜愛加拿大的冬天,遍地雪白,空氣清新。我常打趣對那些不喜歡冬天的人說,加拿大的雪景和清新的空氣是一百萬也買不到,好好珍惜吧!加拿大的秋天,遍地楓葉通紅,也是一百萬都買不到;加拿大的夏天不會太熱,春天又是那麼燦爛,花草樹木,青翠綠油,都是值得珍惜感恩。當然更值得感恩的,是我遇到那麼多充滿愛心的教友,他們的犧牲服務精神,對我們神父的關懷與體貼,為堂區福傳所作出的貢獻,更是令我讚賞與敬佩。在我回港後,仍不斷收到他們的電話電郵,每次他們回港,都要抽時間來大埔看我,關懷愛護之情,使我銘刻於心!

香港教區到底是我的根,從我入小修院時就已加入了香港教區。雖然離開了香港前後二十多年,香港主教也給了我自由選擇,加拿大教區也歡迎我加入,但始終我留在香港教區,因為香港是我的根,是我的家。我沒有加入任何其他教區,也沒有加入任何修會,所以到我退休之年就回到香港。我知道在香港教區的神父沒有正式退休的年齡,只要你能工作,就會派給你工作。

我很高興回港之後,湯主教親自打電話告訴我,人事委員會決定了派我來大埔工作,因為那一天他要離港,非要親自聯絡上我不可,這事使我很感動。

湯主教與胡樞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就是他們很有人情味,對神父和教友都很體貼,尤其在每個月的國籍司鐸聚會中,他都會報告教區的和他自己的動態,使神父們倍感親切,這是在加拿大和美國很難遇到的。

另有一點使我感恩的,是來到了大埔之後,發覺這個堂區有許多令人喜愛的地方,包括神父與教友。本堂共有四位神父,主任歐陽神父來自意大利,潘神父是印度人,包神父是法國人,他們都能講一口純正而流俐的粵語。我們最開心的,是每個星期四的牧職團聚會,包括神父修女與堂區秘書一同討論堂區的福傳牧靈有關的事項,大家提供意見,充滿與主合作與共融的精神,然後共晉午餐,談笑自如,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堂區生活。本堂神父的和靄可親,刻苦耐勞的精神,可說是一切堂區的典範。而我們不同國籍的神父修女,加上不同國籍的教友,尤如一個小小的聯合國。主日彌撒五台中文,三台英文,神父們輪流主祭;每天早上七時四位神父共祭,也是輪流主祭,也可說以行動見證了共融合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