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修女傳(節錄)
作者:華姿

真福德蘭修女

在她豐美的心裡埋下了愛的種子

1925年,小龔莎15歲了。這一年,她參加了教堂的一個青年研討小組。這個小組名叫聖母會。這在當時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因為城裡的許多女孩子都參加了。

但德蘭姆姆的研究者都認為,這是龔莎之所以成為德蘭修女的一個轉折點。

聖母會的活動很多,其中經常舉行的一項活動,就是閱讀耶穌會傳教士從孟加拉、印度等地寄回的信函。那些信函除了介紹那裡的教務情況外,還會談到那裡的社會狀況,有一封信這樣寫道:”這裡的生活極為貧苦,即便鐵石心腸的人看到也會落淚,人們非常窮困,每天都有幾千個人死於饑餓。”

幾千個人?每天?我的天主啊!

小龔莎吃驚得心跳都快要停止了。她簡直無法相信,在這個世界的某一個地方,竟然還有如此深重的貧窮和苦難。

‥‥‥從那以後,傳教士信中的話就一直縈繞在龔莎的腦海裡,揮之不去,說得更準確些,是從未有過片刻的消失。到後來,她甚至於開始思念那個地方,就像思念故鄉一樣,彷彿那些在苦難中掙扎的人們,都是她的親人。這樣的思念使她變得更沉靜,更喜歡思考了。當同齡的女孩們在操場上興高采烈地玩耍嬉戲時,她卻手捧一本《聖經》靜靜地坐在一邊,或者,一個人在樹下默默地散著步。

‥‥(到了)龔莎就快高中畢業了,哥哥‥‥拉撒‥‥繼承父親的遺志‥‥投考了軍校‥‥拉撤走後,一家人的生活仍然一如既往。龔莎上完學,就到店裡幫媽媽幹活,然後參加聖母會的活動。同時她也經常向神父打聽有關傳教工作的信息,以滿足她內心深處深切的渴望。

‥‥有一次,在教堂的主日聚會中,新來的本堂神父打開了一卷世界地圖。這是一張很特別的世界地圖,上面醒目地印著一些標示。年輕的神父舉著地圖問:”有誰能告訴我這些標示代表著什麼嗎?”

在座的是斯科普里城的所有信徒。但只有龔莎站起來回答道:”我知道,神父。”

於是神父請龔莎上前來把那些標示講解給大家聽。龔莎‥‥‥指著其中的一個標示說:”這是耶穌會神父於1925年在孟加拉成立的傳教區,那裡有兩位南斯拉夫傳教士。”然後龔莎又將手指移向另一個標示,說”這個傳教區就成立得更早了……”原來,地圖上的標示代表著耶穌會傳教士所到達的每一個國家和地區,而15歲的小龔莎,居然能夠把每個傳教區的情形都說得清清楚楚,如數家珍。

‥‥聚會結束時,神父親切地喊住龔莎,跟她說:”龔莎,你如此熱心,應該受到獎勵。我把愛爾蘭勞萊德修女會的地址給你,她們也在加爾各答傳教。如果你願意,可以和她們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