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修女傳(節錄)
作者:華姿

真福德蘭修女

我就叫德蘭吧

1928年11月29日,龔莎終於到達了‥‥都柏林附近的勞萊德修女會總會‥‥

勞萊德修女會創建於17世紀初,是一個叫華瑪麗的英國姑娘創建的,所以,這個嶄新的宗教團體最初也被一些人稱為”英國姑娘”。華瑪麗出身於英國約克郡的古老貴族家族,是一個思想新銳意志頑強膽略過人的女子。”英國姑娘”的宗旨是為青少年中的不幸者服務,尤其是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窮苦女孩服務,為她們開辦日間學校。

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個沒有男人帶領和參與的純女性團體,要得到教會和社會的認可是很難很難的。而華瑪麗那種充滿活力的特立獨行的工作作風,又使許多人對她們產生懷疑和猜忌,甚至一些高層神職人員也給教宗寫信投訴她們,教宗的使者也說,這種沒有男人帶領的活動,在世風日下的社會環境裡,是極其危險的。即便那些同情和支持她們的人,也對她們表現出了普遍的擔憂和不信任。有一個當時很有名的耶穌會教士就說:”她們的想法是好的,但她們畢竟是女人啊。”

‥‥但(到了)‥‥1909年,羅馬教廷終於解除了對這個修會的禁令,並公開承認了華瑪麗的創始人身份。

1928年11月29日,18歲的龔莎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如願以償地走進了勞萊德修道院的大門,穿上了她嚮往已久的黑白兩色的修女服。初來乍到的龔莎,立刻感覺到這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團體。事實也是如此。華瑪麗在創會之初,就針對當時的社會狀況,提出了因人施教、寓教於樂、反對墨守成規的教育理論,而且她們的傳教工作極富盛名,尤其是在印度。

龔莎首先要接受語言方面的培訓,就是學習英語‥‥當時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若要去印度工作,就必須學習英語。

‥‥

時間過得很快,6個月後,龔莎還沒來得及完全適應勞萊德修道院的生活,就被派往印度的大吉嶺分院去初學。在天主教的修會裡,一個修女一般要經過備修、望會、初學、初願和復願等受訓過程。

‥‥

就要走了‥‥院長和修女們聚集在教堂裡,為龔莎的遠行祈禱。龔莎靜靜地跪在祭台前,接受院長的祝福。院長說”你就要去印度的大吉嶺初學了,為了表示與過去的生活決裂。你要取個新的名字,龔莎,你想取個什麼新名字呢?”

龔莎立刻想起了聖女小德蘭。小德蘭是傳教士的主保聖女,也是龔莎準備一生效仿的榜樣‥‥於是,龔莎抬起頭對院長說:”德蘭,我就叫德蘭。”

‥‥

龔莎選擇了聖女德蘭的名字,也就意味著,她選擇了德蘭作為她一生的精神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