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四月間,耶路撒冷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冰雪節。乍聽之下,真是吃了一驚。耶路撒冷位處中東,氣候炎熱,零度以下的氣溫並不常有,對於當地居民來說,冰雪與生活根本扯不上太大關係。

 

可是,耶路撒冷卻確實出現了滑冰場、冰影院、冰舞臺和冰酒吧,還請來馳譽國際的冰雕藝術家參與盛事,應邀出席的名家光是中國哈爾濱的就有三十多位。這個冰雪節爲期兩個月,主辦當局動用龐大資源,設置一台產量極高的製冰機,讓聖經故事、聖城歷史、神話和傳説透過冰雕家的鬼斧神工成為玲瓏有致的藝術品。大會又從比利時進口一套面積約為一千五百平方米的「冰房」,把溫度維持在攝氏零下十度左右,讓冰雕作品耐久不變。

 

經常朝聖的信友,又或對宗教藝術深感興趣之士,對於教會內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雕塑品當然歡喜讚嘆,但在耶路撒冷所打造的琉璃世界裏,銀冰皓雪在柔美的幻彩燈光下,活像剔透晶瑩的立體聖經,為觀賞者娓娓述説上主的盟約和教會的古今,配以恆溫攝氏零下十度的冰涼感,想亦能牽動人靈深處的「一片冰心」。

 

冰雕明淨通透,皎潔光滑,十分悅目,造型大的還非常壯觀,但可惜受制於環境溫度,無論費多少人力物力去保持,耐久力始終有限。不過,「藝術的主要價值,在於讓藝術家得到自我表現的機會」,所以,即使作品難以傳世是一個很大遺憾,但創作者的才華和感情得到充分發揮,又得到肯定和尊重,比之於很多生時鬱鬱不得志,死後才揚名的藝術家,總算幸福得多,至少,在心靈上得到滿足,在生活上亦得到飽足。

 

可是,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 生命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呢?人世生命所求的又是否單是「足」這個字?藝術家寧願生時順遂,死不留痕,還是在世飽受折磨,死後卻千秋傳頌,萬世留名,比如梵谷?

 

梵谷生於一個牧師的家庭,自幼受基督思想的洗禮,對於生命,他有很強烈的使命感,青年時代便決意要做牧師,到礦區去傳道,把耶穌的救贖帶給貧窮的低下階層。梵谷看見很多礦工雖然目不識丁,但卻很聰明勤快,而且勇敢誠實,純真善良,他省吃儉用,四處巡視礦村,給他們送上食物和生活的必須品。

 

有一次,礦場發生了慘劇,梵谷把自己僅有的衣物全部施捨給最急需的災民。他覺得跟礦工的艱苦相比,自己只是一個舞文弄墨的偽善人,於是,他放棄舒適的居所,遷進礦工的房舍,與他們同歡同泣。可是,教會卻認爲他有損神職人員的尊嚴,把他開除。

 

面對這種精神上的困境,面對這麼多等待救贖的貧民,他感到那麼無奈,那麼悲涼,愛在他的靈魂内不斷燃燒,驅策他拾起畫筆,寫下給生活欺淩的人物,把靈魂内對人世的激情和苦惱宣洩在畫布上。

 

梵谷幸好有一個對他不離不棄的弟弟,無條件地支持他,接濟他,毫無保留地去愛他,生活才能勉強維持。他的情路十分坎坷,貧病交纏,事事失意,終於到達一個無法承受的頂點,令他情緒失控,割掉自己的耳朵,結果被送進瘋人院去。

 

醫治梵谷的精神病醫生看見他所畫的向日葵,充滿動感和活力,說:「你這些向日葵能醫治人類心中的痛苦,帶給人類快樂。你的生命是成功的,你應該是一個快樂的人。」可是,梵谷覺得自己拖累了面臨解僱的弟弟,最終走上自毀之路。翻譯《梵谷傳》的余光中認為,梵谷是「為藝術殉道,把自身的詛咒化為對人類的祝福。直到現在,他的熱血傑作,即使是翻版,仍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祝福我們受傷的眼睛,憔悴的心靈。」但我卻覺得,梵谷是為愛而殉道,沒有愛,又如何能創作出偉大的作品?

 

自毀絕對不是一條天主願意人類揀選的殉道之路,但梵谷不斷燃燒自己,照亮他人,他的靈魂是高貴的,他的心就像一座冰雕的宮殿,明淨通透,反映天主的皓光,經過愛情的精煉,這座冰殿已無懼溫寒,屹立到永恒。

 

梵谷生前,只賣出過一幅僅值四百法郎的畫,身後卻有三幅作品躋身全球最昂貴的十大名畫之列,每幅畫的價值都以億計算。「他的畫,生前沒人看得起,死後沒人買得起。」

 

人世間的成敗得失,到底該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