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

 

 

        多年前,我去修讀一節藝術課。講師憑藉人事關係,獲准領學生進入藝術館的畫庫去欣賞不再公開展出的古畫。這些作品異常珍貴,為了確保不受污損,講師事前作出一番訓誡,除了眼看手勿動外,還要衣衫緊束,長髮盤起,觀賞時也不宜過於貼近,慎防呼吸帶有水氣,造成破壞。

 

        同學們小心翼翼地在龐大的畫庫中散開,各自瀏覽。我的目光落在一幅畫工細膩的作品上。這幅畫的內容佈局,我已想不起來,但筆法卻依然印象鮮明,畫家利用鋼筆和墨水,一小筆一小筆地構畫,加上溶蠟、化墨的技巧,顯得綿密細緻,圓潤渾厚。我心裏暗暗咋舌,這種繪畫方法,相當費時,而且要非常專注,半點分心亦難以下筆,作這樣的一幅畫,要耗多少時日心血?講師看我全神貫注,悄悄地繞近我旁,輕聲指導我說:「畫家繪畫時,想必是帶著深邃的祈禱心神,每下一筆都是一個祈禱。」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它不是一幅畫,它是一幅祈禱的紀錄!

 

        我的雙腿釘在那幅「紀錄」前,久久不忍離去。我彷彿感到,畫家凝聚於畫紙上的心神在顫動,散發出一股拉力,把我送進他的祈禱裏,然後交滙,昇華,爆發出一星一星零碎的頓悟。

 

        那一次觀賞名家真蹟的經驗,擦新了我的目光,令我真真正正地洞悉到藝術的力量和價值,因而對文學的熱情產生了一種久遠的影響。過去,我的興趣只流於欣賞的層面,創作的衝動和意願,均屬空想,未見作為,一是為懶惰,二是為害怕。害怕是因為拜讀飽學高賢之作時,常自感學養不足,才華貧乏,恐劣作貽笑於人,於是,提起了的筆桿還是投閒,結果當然是一事無成。

 

        那一次經驗,是心靈上的洗禮,為我解開了心結。上主賜給每一個人塔冷通,所以人人都天賦才華,如果我們因懶和怕而埋沒了,那不僅是人間的損失,辜負了大父的美意,也成了天上的遺憾。於是,我不再去估量自己的才華如何有限,也不去計較作品怎樣不堪,更不去介懷褒貶侮蔑。我,只管努力,只管用心。

 

        小鳥歌唱,不為人而唱,不為掌聲而唱,它唱,是自己想唱,盡情地唱!向小鳥學習,創作才沒有包袱,沒有包袱,才有所成。這種有成,不一定是好評如潮,永垂不朽的成就,這種成就,是無愧於上主的那一種喜悅,是為茫茫人世添上一線清光的滿足。

 

         一抹光芒縱然微弱如豆,但億豆齊光,其亮其暖,亦未容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