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人生的最大享受,莫過於找一張舒適的靠椅,沖一杯熱茶,埋頭閱讀一本好書。人真是可以很簡單,心境平安,心滿意足,就是幸福。

 

    話說來很簡單,但塵世哀音處處,幸福總像斷線的風箏,無論你怎樣追,它都愈飄愈遠!

 

    許多人都愛質問天主:「如果祢真是全能的、慈愛的,為甚麼容許這許多災難和悲劇?為甚麼人生這樣痛苦,祢卻袖手旁觀?祢,究竟在那裏?祢,到底是否真的存在?」

 

    有一本小說 The Giver[1],作者創造了一個理想國。在這個國家中,管理階層把過去的記憶全部埋葬,規劃出一套秩序井然的社會制度。

 

    在這個國度裏,國民所居住的環境很和諧,沒有衝突,沒有創傷,更不會有戰火、經濟不景等等痛苦和煩惱。一切都很平靜、舒適,但卻永遠灰濛濛的,沒有陽光,沒有寒熱,沒有色彩,沒有味道;人的說話遣詞、情緒表達和生理變化,都在教育的監管和藥物的控制下,變得一體化。

 

    在那個世界裏,家只是一男一女居住在一起,依照著指示,把管理階層所分配的「新生兒」養育成人,然後到早已為他們準備好的地方去,從此與孩子不相往還,等待社會的「釋放」。而負責生育的女子,亦不會知道「新生兒」的下落,而且要操勞賤役,終其一生。

 

    孩童到了十二歲,便要參加一個典禮。在典禮中,管理階層給他們指派一個實習工作,好待成年後,從事該項職務。自此以後,生活便按軌道滑行,年齡變得沒有甚麼所謂,慢慢地再也記不起來。

 

    故事中的主人翁Jonas正正是十二歲。他參加了成人慶典,獲指派了一個很不尋常的職務。他獲委派為「接收者」(Receiver) ,負責培訓他的是「傳授者」(Giver)。「傳授者」是這個社會中唯一掌握著過去記憶的人。他把記憶一點一滴地輸給Jonas,Jonas第一次體驗到驕陽怒雪的寒熱,第一次看見顏色,第一次品嘗到味道,第一次感受到憤怒、疼痛、沮喪和傷心。

 

    然後,他經驗到「愛」的滋味!

 

    然後,他知道了所謂「釋放」的真相!

 

    Jonas目睹了「釋放」(人道毀滅)的過程,感到很心寒,感到很激動,他開始質疑這個社會的意識形態,質疑這個社會對於生老病死的安排,最後,他豁出了性命,帶著一個面臨「釋放」的「新生兒」,乘夜逃亡。

 

    Jonas獲指派的是社會上地位最尊榮的身份,為甚麼還要干冒奇險,擺脫這個如此厚待他的社會?

 

    有愛必然有痛,如果你是Jonas,你會選擇逃亡嗎?

 

 

   



[1]  作者Lois Low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