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rrows 返回牧心集目錄

 

  教區司鐸週年退省,今年定於十一月中旬分兩個星期 — 一組中文、一組英文 — 假長洲慈幼會避靜院舉行;我參加由瑪利諾會區成賢神父主講的英文組。

  於主日晚上結束了堂區的工作後,乘八時二十分的渡船啓程,抵達時已近十時,在漆黑的小島上藉着手電筒的光,摸索山徑中的道路;海岸的濤聲,引起我十年前曾在此同一島上作私人退省的回憶。是多麼優美的世外小桃園啊!

  在這個繁榮而熱鬧的香港,到處都充塞着車聲和人聲,到處都感到巿囂塵污的無形壓力,竟然仍然保留了一個這樣的小島,沒有一架汽車、沒有震耳欲聾的打樁聲,沒有擠迫的人潮,是多麼容易引人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是多麼激發人歸向造物的主宰啊!所謂「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這真是退省的理想環境。

  這次的退省,有值得一記的意義很多:第一、因爲它與以前所作的退省有所不同,它有一種創新的程序;第二、主講該次避靜的區成賢神父,把自己神修歷程和經驗與大家分享,能給予參與者一個實際參考的寶貴資料。
 
  這次退省有所不同的地方,是每天在共祭中提出一個特別意向。即有時爲中國大陸的教會,有時爲越南難民,有時爲本港的聖召,有時為世界和平;藉着共同的祈禱,希望天主賜給我們所殷切祈求的恩惠。在爲難民祈求的共祭中,大家並實際捐出了一千六百五十元作爲救濟之用,以具體的行動表現對難民救濟工作的支持。

  主講這次退省靜修的區成賢神父,他自己曾在這十年中,經歷了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在摸索中探求天主的旨意。由十年前積極參加工人運動,欲改造香港社會,爲工廠的工人爭取合理的待遇,爭取應得的權利和褔利;但是經過數年的努力,得不到所期望的效果。

  後來跑到非洲沙漠的曠野中,去祈禱了數星期,經歷了一段艱苦的曠野中生活和考驗,效法耶穌四十日嚴齋的表樣,來祈求天主給他新的指示。然後再到印度隱修院去學習苦修生活。他發現了天主對他的召喚,一種新而强有力的聲音在呼喚他,要他以苦行的方式去改造社會,要他以與工人同苦的精神  去過貧窮、祈禱、苦修和勞動的生活;故此,他在四年前,找到新界的一塊菜田,在那裏開始他的清貧樸素的新生活 一個祈禱與勞動的生活。

  在這一個星期當中,他除了給正常的退省道理外,最大的特色是恢復舊式的靜默
 
。此外,另有早晚兩個小時的時間明供聖體;在明供聖體中,我們不唱聖詠聖歌,而是完全的默禱。他自己以打坐的方式,以俯伏朝拜的敬禮,以肅靜默觀的態度領導我們祈禱。他要我們學習簡樸的祈禱,一種從心的深處發出的單純的祈禱,每次約三刻鐘到一小時之久。

  區神父的意思是說,對於一個願意深入神修祈禱的人,默禱比唱聖詠聖歌更重要;因爲只有從沉默中對悅天主,才容易聽到天主在内心説話。對於俯伏跪拜,他認爲這樣更表示我們對耶穌聖體的崇敬;這種禮儀在東方教會與中國傳統的禮節中,也是很普遍流行的。我們取法這些最具敬意的禮儀,來敬拜耶穌聖體,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他認爲跪在地板上與打坐的方式,也是幫助專心祈禱、集中精神的最好方法。他又認爲,一個人在默禱中就算分心,只要他保持一顆對悅天主的心,在分心走意中仍堅持着這種祈禱的恆心,不要放棄,則可以漸漸從中汲取神益。

  這使我想起了聖經中的話:「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爲他們以爲多言,便可獲得垂允。你們不要跟他們一樣,因爲你們的父,在你們求祂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瑪六:7 – 8)所以,對於一位作司鐸的,除了每天的默 想與大日課以外,在默禱中對悅天主,學聖五傷方濟各一樣,只要很單純的幾句話,也就可以作很深長的祈禱。

  聖五傷方濟各能夠徹夜地只念着:「我的天主,我的萬有!」就會覺得神魂超拔,我們何不效法這種更深入的祈禱呢?在我們牧靈的生活中,有許多教友托我們代禱;我們也不要怕忘記了爲他們的每一個人的特别求恩,只要我們把一切交給了天主,將一切托我們代禱及一切需要依靠我們祈禱的人,都全部包涵在默禱中,也就盡了我們的義務;這樣也是減少祈禱中分心的一個方法。

  司鐸的生活應是一個祈禱的生活,也是一個抱着犧牲精神的生活。我們並不要求這種權利、那種享受,或這種合理的待遇、那種應有的褔利;而是明知我有這種權利而故意不去爭取,明知有這種應享的褔利而故意放棄,這才稱爲犧牲,這樣才合符耶穌所說的:「誰爲了我的緣故,犧牲自己的生命,才能獲得生命。」「誰爲我的緣故,離開他的父母兄弟姊妹,他將獲得百倍的賞報。」因爲天國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代價去爭取的,「天國是以猛力奪取的,以猛力奪取的人,才能得到它。」(瑪十一:12)

  總括來說:這種每年的靜修退省,不但爲每位司鐸感到重要,而且也是爲每一個追求靈修的人所必要的工作。而我們這一星期的靜修,也使我們更加瞭解自己的職位,對牧靈工作的神聖與靈修價值的重估。

  在結束靜修退省的分享討論中,各位都推薦本港教區司鐸,每月選擇一日,再來此類幽靜的環境中,在大自然的懷抱,在海濶濤聲中,去探求更新與更深入的靈修生活,去洗淨塵俗中的雜慮,去與天主作密切的交談。

 book-section-3-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