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rrows 返回牧心集目錄

 

好樹結好果實,壞樹結壞果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謂有因必有果;我們不能否認,這是一種自然律,也是我們對人對事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

熱心的教友,喜歡祈禱。他們參與主日或平日的彌撒,都一樣重視;對本堂善會的工作,都樂意承擔;他們為了服侍天主,常常不計較自己的私利私益,他們願意為了天主犧牲自己的一切,他們將自己的生活與祈禱打成一片,所以他們在一切事上容易承行天主的旨意。

耶穌在福音中,曽以嚴厲的話警惕我們:「不是凡對我說:『主啊!主啊!』的人,都得進天國;而是承行我在天之父的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瑪七:20 – 21)

耶穌在這裏的教訓,不是叫我們不作祈禱,而是要我們不單只在聖堂中祈禱,而且要我們離開聖堂以後仍作祈禱。這種祈禱更為可貴,那就是承行天主的旨意,守好天主的誡命,將超性的愛情散播到人間。這種承行天主旨意的生活,也就叫作祈禱的生活;一個度祈禱生活的人,就是說他們無論作甚麼事或在甚麼地方,他們的心都會擧心向上,悅樂天主,與天主有密切的聯繫。要達到這個地步,則必須效法耶穌的表樣和遵行祂的教訓。

從耶穌一生的行實中,我們可以看到祂不但喜愛祈禱,而且喜愛工作,尤其是救人病苦患難,講道教訓萬民,都是祂三年傳教期間廢寢忘食,不遺餘力去做的。

所以,耶穌無論何時,都不推辭救人的工作。祂在安息日治病,曽經引起經師長老的憤怒。一次竟然為了在安息日,使一個胎生的瞎子得到光明,而引起猶太人的一場大爭論,說耶穌不是出於天主,而是罪人。但是那位得到光明的胎生瞎子,反而教訓了他們說:「我們都曉得天主不俯聽罪人,但誰若恭敬天主,並承行祂的旨意,天主便俯聽他 …… 這人若不是由天主來的,他必什麼也不能作。」(若九:31 – 33)又有一次,耶穌與宗徒們跋涉長途,已經飢渴交加,耶穌利用借水喝的機會感化了一個罪婦;後來使徒們買到食物請耶穌用膳,但是耶穌因為救得一個靈魂而忘記了飢餓,祂說自己已經有了他們不知道的食物。祂接着說:「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若四:34)

關於耶穌的祈禱榜樣,更是多不勝數。祂在傳教前曽在曠野住四十天嚴齋祈禱,每次顯聖跡前必先求聖父,祂常在夜深人靜時到山園或偏僻的地方作長夜祈禱,而最後在十字架上更為仇人祈禱。耶穌的教訓是:「你們醒寤祈禱罷!免得陷於誘惑;心神固然切願,但肉體却是軟弱的。」(瑪廿六:41)「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着;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瑪七:98)

由耶穌這許多教訓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一個熱心的教友,不但喜愛祈禱,而且喜歡工作;祈禱不忘工作,工作不忘祈禱;因為他們的一切工作都是承行天主的旨意,他們是生活在祈禱和承行主命中。

book-section-2-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