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rrows 返回牧心集目錄

 

耶穌在福音中,用一個撒瑪黎雅人的比喻,來說明誰是我們的近人。我們應該怎樣去認識我們的近人,又怎樣去愛護我們的近人;我們的近人,是否只是我們的父母兄弟親友恩人,除了他們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近人,我們對於其他不認識的人,是否有責任?這都是我們讀了這段福音之後所有的疑問。因為聖經要求我們愛我們的近人,如同自己一樣。

比喻中記述一個猶太人,從耶路撒冷到耶里哥去,中途遇到了強盗,把他的金錢財物洗劫一空,最後還把他打得半死,並拋棄他讓他在路邊呻吟。過路的人首先是一個司祭,再一個是肋未人,他們雖是在聖殿中服侍上主的人,但見到自己的同胞被拋棄在荒野的路旁,却沒有一點同情的心,如同看不到一樣,忍心走他自己的路。但是不久來了一個撒瑪黎雅人,他見到這位在路旁呻吟的人,立刻去探視他。當他知道這位異族的陌生人,被強盗搶劫及毆打後,就給他敷藥包傷,再扶到自己的駱駝上,自己引着駱駝,把他安置在附近的客棧中,為他租房請醫生,離別前還給他留下了兩塊銀元,吩咐店主侍役好好照顧他。耶穌講完這個比喻,便反問那位法律學士,誰是這個路邊人的近人。

照理說,那位司祭和肋未族人是他的近人,因為他們與他都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同屬於以色列的後代,而且同是從耶路撒冷出來的;但事實上他們對他冷漠無情,毫無惻隱之心;而要等待一位異族的撒瑪黎雅人經過,才得到援助。我們或許不很清楚猶太人與撒瑪黎雅人的關係,他們之間是兩個互相仇視的民族。猶太人自視為天主的子民,是亞巴郎的後代,他們有耶路撒冷的聖殿朝拜天主,所以他們對撒瑪黎雅人非常輕視,將他們當作外邦異教人看待。耶穌曾經責備猶太人這種傲慢的態度,有一次直言對他們說:「你們不要以為自己是亞巴郎的後裔而驕傲,天主能夠從石頭中生出亞巴郎的子孫。」又有一次耶穌在撒瑪黎雅城的井邊向那取水的婦人說:「時候到了,你們將也不在這座山,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 那些真正朝拜者,將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

我們可以從耶穌的教訓中看到,人類本來是出自一源,人類同是出自一個造物主,也同是出自一位原祖。我們的家族觀念、國族觀念造成我們日益自私自利,使我們將自己的範圍縮小,而樹立起許多門牆界限,結果這種自私自利的觀念,一面把我們自己禁錮起來,另一面也拒他人於千里之外。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心理,發展而成互相歧視仇恨的因素;結果將惻隱、同情、友愛、互助、團結、合羣、容忍、犧牲等美德都拋於九霄雲外了。這樣人間又如何能夠得到幸福與和平,戰爭動亂之事又怎能不連續發生?故此,耶穌願意我們打破這些阻止人類得到和平的根源,不要為了自己的國家、民族、家庭的利益而傷害仇視他人的國家民族家庭的利益。不要將自己的快樂幸福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

聖教會近年來的大公合一精神,就是在推進人類國際間的諒解與合作,來溝通我們互助互諒的高尚情操,來提倡民族間、國際間的守望相助、互通有無的精神。我們不應只顧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兒子女,還該推己及人,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在危急存亡的關頭,我們更要捨己為人,作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豪擧;當我們見到別人遇難無助時,我們不應看他是否朋友,就是素昧平生或已有私仇的人,我們也該去救助他;因為他就是我們實際的近人;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再看他是某種人,而該看他是天主的子女,是我的兄弟,是我的近人;所以,聖經上的近人,實際是沒有遠近界限可分的。

book-section-2-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