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rrows 返回牧心集目錄

 

近十年來,香港教會合一運動都在每年一次公式化地進行;而合一委員會所作的努力,常是譭譽參半,並沒有得到一致的積極支持。原因多是恐懼為教友造成信仰上的混亂,和信德上的動搖,尤其以堂區爲基地的神職人員,更覺得與其他教會來往,會影響堂區教友的熱心,使他們有一種不知何所適從之感。

不過,這只是因爲短視所造成的因素。這樣心理上的不成熟態度,不但在我們天主教存在,即使在基督教各派别中,亦非常普遍,而且更顯得激烈。

不久前,我還在基督教的書局中看到一本小册子,名爲「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分别」。當我買回來仔細一讀,其中就有許多地方對天主教的歷史予以片面地曲解,對天主教的教義和制度予以攻擊,對聖經也加以不負責任地解釋。

另一次,一位官中的天主教同學也給我講過她的經歷;她說好幾次都被基督教同學無情地指斥爲邪教,在同學面前侮辱她的信仰,不過她每次都以容忍的精神接受了。在當時她是感到非常難堪又難過的;但是愛心終於得到了勝利,那位侮辱了她的基督教同學不久之後向她道歉,與她做了朋友。而官立中學的天主教同學,則每每比起天主教中學的公教同學更能表現出對信仰的熱愛與積極,並經常擧辦各種有關增加聖經教義知識的講座活動,對教會合一的工作,也打下了初步的基礎。

至於堂區之間,可說到目前爲止,在合一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與所作的工作,還是很弱的一環,沒有實際而具體的行動表現。但是這種沉靜而消極的現狀是應該漸漸打破的,最低限度,我們要使我們堂區的教友明白:「基督徒的分裂有害於向世界宣傳福音的工作。」這一句話曾經是一位中國留學生於一九一○年在愛丁堡所說的話;由於這一句話的力量深入了當時的一位聖公會的主教布蘭特心中,因而發起了大公主義運動。

同樣,我們也希望能夠藉着這一句話的力量,去喚醒自我封閉的信友和各基督教派的弟兄,讓他們明白:這不是我們某一個人的主觀和夢想,而是每一個基督徒的責任。

因爲,如果我們所有因基督之名而受洗歸於在天大父的人,大家都信仰耶穌的福音是救恩的來源,我們彼此之間,又怎樣還能互不關懷合作呢?尤其當我們看到北愛爾蘭的暴亂,凡是有良知的基督徒,都會引以爲恥。難道基督是要我們信仰祂的人互相仇視敵對、互相殘殺迫害嗎?對一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看到這些因宗教而發生的仇恨殘忍暴行的事件時,他們作何反應呢?而我們又作何種解釋交代呢?這些事件,不但阻止了我們向世界傳播福音的訊息,也是一切願意爲主作證的人最大的痛苦和最重的十字架。

另有一些思想幼稚的人,還常把民族主義和國家觀念來作爲傳播福音的工具,豈不知這正是大公精神與合一運動的絆脚石。他們把甚麼人是什麼種族,那些人是什麼國籍來作爲藉口,這種態度豈不是猶如聖保祿使徒所説的「把基督分裂了」嗎?

聖保祿使徒是一個最愛自己民族的猶太人,他自認是法利塞人和受過經師的教育,在沒有被耶穌的光芒打下馬時,他仍是得意洋洋地以保護猶太人的舊約爲榮。但自那次教訓以後,他歸化了。他雖然仍是癡心地熱愛自己的祖國和民族,他渴望自己的同胞早日獲得救恩;但是他並沒忘記自己的使命,所以他仍擁有羅馬公民的身份,這樣使他能夠有機會到羅馬傳播福音。而同時他的意識中則自認,他生活已不是他自己,而是基督在他身上生活,他已將自己完全奉獻爲基督的奧體而生活。故此,他將自己作爲一切人的一切,他說:「對一切人,我就成爲一切。我所行的一切,都是爲了福音,爲能與人共沾福音的恩許。」(格前九:15 – 23)

由此種種我們可以看到,真正能夠有助於合一運動者,最基本的要素,是改變我們的意識,將各種成見和門戶之見革除,從各種不同的教派教義中,去追求同一的理念,也要將種族國家的極端思想壓制,大家都抱着爲福音作證、爲實現天國來臨、人類世界一家的理念而努力,則所有信仰基督的人,才可以合一;而進一步,我們才能向唯物無神的社會主義、向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們、向自私自利剝奪勞力的資本階級、向一些只求享樂而忘却正義,和一切陷於各種流行的消極的哲學思想中的人,將福音的真理之光,去照射到他們身上,讓他們認識耶穌才是救主,除了基督愛的福音之外,再沒有另一種可以救世的哲學和理論,可以拯救世界於戰火的邊緣,可以挽救人類於沉淪的浩劫。

香港社會,可以說是世界的縮影;香港的教會,也可說是世界的縮影;香港人的思想心態,更可以說是世界的縮影。香港擔負着世界上各種文化思想交流的使命,也應負起各教會思想交流融合的使命。在合一運動上,香港教會也應負起這種積極的使命。

八十年代香港教會的使命,是一個開放地交流合作的年代。全港基督教諮詢會議於去年十一月召開時,中華基督教會總幹事汪彼得牧師,就曾說出了「教會門戶開放」的豪語,作爲今後各教會在八十年代的工作方針。作者深深佩服他能夠作出如此開放的言論,我們也希望他的理念會激起各派教會的響應,使各教會不再抱着以往門戶關閉的政策,以教會作爲資本階級的專利品;教會更應爲貧苦大衆傳道服務,教會應該携手合作,爲服務中下層的巿民;不單多給予傳道的服務,更要爲他們爭取福利、教育、醫療、居住環境衛生等各方面的權利。

如果每一區的教會團體聯合起來,爲該區居民提供服務的機會,加強合作的力量,使每一個社區的民衆,都感到教會在關心他們,而各教會的團體在服務的工作上,都能表現出基督的精神,那麼教會在無形中已邁向合一之路,而同時也作到更有效的傳播福音的工作。

我們展望八十年代的教會,更加充滿生氣與活力,更加具有開放與合一的精神;這樣不但使教會能夠發展,而且更能使香港社會改善,成爲一個充滿正義和平與安寧的社會,而天國來臨的這句話,才賦予正確的指標。

book-section-2-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