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公教報學生文壇 

 

          一九六六年九月開始,我正式接掌公教報主編工作,生活開始忙碌起來了!平日每天一早到聖心書院為修女學生開彌撒,接著就是到大昌大廈十六樓公教報編部上班,晚上到文商書院上課。一身兼任做神父,編輯和夜校學生數職,可說是十分豐富而又多采多姿!

 

          那時公教報在干諾道中大昌大廈十六樓,我的編輯部是向海,可以看到九龍尖沙咀天星碼頭,對面並沒有任何大廈,甚麼交易廣場、行人天橋等均不存在,我駛的小綿羊〝Vespa〞就停在對面填海區。徐誠斌神父是社長,間中下來視察,順便聊聊天,他一人守住公教進行社,他是一位很斯文溫雅的學者,身材瘦弱多病。有一次,他住在灣仔防癆病醫院,當年該醫院由修女管理,我去探訪他,作了一次深的談話,從那次後,他與我彼此更加瞭解,他也就放心讓我發展公教報的工作。

    

         香港教區當年約有四十間天主教中學,公教報在學校的銷路很廣,所有校長教師都鼓勵學生看公教報,有些聖經科教師特別把公教報的文章作為教材參考,還有些教師將公教報的教會消息作為常識比賽的題目。每年主教都會寫信給天主教所有學校的校長,呼籲他們鼓勵學生閱讀公教報;因此,公教報在學校受到重視,而成為學生最好的課外讀物之一。

 

          公教報在堂區也同樣受到重視。當年的堂區不像現在,有那麼多的印刷物,堂區除了公教報之外,還有一份爾國臨格,除此之外,很少堂區有自己出版的堂區通訊,因此公教報一枝獨秀,成為當年教會最受歡迎而重視的報紙。有一次,我在九龍玫瑰堂幫助主日彌撒中,當時的本堂韓崇禮神父大聲讚美說:「公教報是我們教會最好的報紙,內容可說字字金玉,經他這樣在主日彌撒中稱讚公教報,使我聽了真是甜在心裡。我一共六年之久,每主日及聖誕復活聖週等,在玫瑰堂協助,直至離港深造的一天才停止。

 

          徐誠斌神父於一九六七年十月祝聖為香港教區輔理主教後,他與白英奇主教共謀發展香港教區的教育與社會福利工作,不遺餘力。明愛的事業從德國天主教主教團得到大量的捐助而發展迅速。

 

          我為了發展公教報,與天主教學校的校長也多了接觸。我寫信給所有天主教中學的校長,請求他們每間學校派四位學生代表,參加公教報的學生園地的寫作與編輯的工作,得到很積極的回應。九月開學後,有四十多間天主教中學派了學生代表。他們大部份是中三或中四的同學,因為中五會考是很緊張,不再參加校外活動了,他們要集中精神,參加聯考。

          公教進行社的大昌大廈頂樓十八樓是一間由教友團體合辦的聯誼會餐廳,得到他們的准許,每月第三個星期六下午三時到六時借給新成立的公教報學生文壇作為月會的地點。從此以後香港天主教中學無形中成為一個中學聯會。我的理想是一方面培育中學生的寫作能力,規定每位會員學生每月投稿一篇,另一方面也培育中學生對教會的歸屬感與認識教會的道理,使他們與天主教大專聯會可以接力,將來他們進入大學時更能積極合作,發揮教會的功能。

 

          感謝天主,公教報學生文壇的確得到一些成效,在他們中也產生了一些社會上的棟樑,比如教授、編輯、記者、作家、醫生、律師或社會工作者等等。另外有一些好的作用,就是在他們中有些幸福美滿的婚姻由此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