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聖貞德學校 

 

          主教座堂一百年前,是港島半山區最高最宏偉的建築,可以從九龍尖沙咀遠遠瞭望到聖堂。在聖堂後面有聖若瑟台,住了許多教友家庭。但是還有鮮為人知的,是該地曾經是教會學校的發源地。除了羅便臣道的嘉諾撒聖心學校之外,原來的聖若瑟書院,華仁書院及聖貞德學校都曾經在該處設校。戰前的教區聖母無原罪小修院和南華中學即是今日高主教書院了!

 

           一九八二年前聖貞德與高主教書院的校監都是祁良神父(Father Carra)。他對兩間學校的貢獻很大很多,使這兩間成為教區學校中成績最好,會考及入大學的比例最多,成為家長首選的名校。

 

            一九八四年,聖貞德學校遷校重建,小學幼稚園遷入北角聖猶達堂校舍,而政府撥出寶馬山道為建中學新校舍,胡樞機委我任聖貞德校監。

 

 

         一九八六年中學部遷校至寶馬山道,開辦大學預科,包括文科與理科,新校課室增至二十九個,另有一間小聖堂和圖書館,實驗室,可說是一間完善的英文中學;而大學預科增收女生,打破了歷年只收男生的傳統。

 

         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九日慶祝聖貞德創校三十五週年,特別邀請胡振中樞機主持揭幕祝聖禮。在該典禮中我的致詞中有說:很值得告慰於社會及各位家長者,聖貞德數十年來,雖然經過許多艱難,但都能保持優良的校風,嚴格的紀律和不斷上進的成績,這些都有賴於本校歷屆全體教職人員,努力合作的成果。他們為了教育下一代,不辭勞苦,負起了百年樹人的神聖使命,因此,今日在香港社會中,有許多精英,都是聖貞德畢業的校友,他們中包括有立法局議員、醫生、律師、會計師、工程師與及政府中各階層的人材,他們都能為社會作出貢獻,也為母校增光。

 

         最後我說:我們希望繼續努力,培育香港下一代青年,為香港的前途,打好港人治港的基礎,教導他們愛護香港,建設香港社會,同時也教育他們以耶穌基督的博愛精神,承行天主的旨意,傚法聖女貞德,愛自己的國家民族,奉獻自己,為富強康樂民主自由法治的祖國而努力!

 

          我引述當年的這一段話,因那時還是港英政府,但已傳出一句話說香港九七之後,要港人治港,五十年不變;反觀今日香港現況,要達到港人治港的目標,仍然遙遠,因為連立法局議員的普遍直選及由港人普選香港的特首,仍然不知何年何日才會來到!至於祖國大陸的民主自由,更不知要等到何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