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中文教育   甘苦同受 

 

     在海外傳教,一方面要幫助教友和新移民,認識本地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另一方面又要使華僑和新移民為他們的子弟,保持中國傳統文化,學習中文,使他們能融入主流社會,同時不要失落我國的固有倫理道德。這是一種艱巨的工作。

 

   滿地可中華學校有近四十年歷史,早期經過很多困難,學生人數很少,校舍很破舊。最早期有張必剛神父負責,後來他到多倫多和紐約發展。每個地方約七年,後來到英國倫敦唐人街,最後在溫哥華。他在海外為華僑建樹很多。多倫多第一間華人聖堂嘉模堂和華僑中心是他創立的。紐約第一間在唐人街的耶穌顯容堂歸華人神父管理也是他的功勞,他最後到溫哥華重建聖方濟學校,更是功不可歿。

 

     現在回到滿地可天主堂中華學校,我曾作過介紹,就是發展到有兩千學生及四十多位教師;雖然教師都只在週末上課教書,但我決心改革,每位教師都能依照他們的資歷經驗發給薪金,並且由銀行自動轉賬,並給他們報稅,完全依照政府的法律辦理。

 

 

     講到學生方面,從滿五歲開始,就可以入幼稚園初班。當家長送這些小朋友來學校時,都是哭哭啼啼地說:我要回家,我不要學中文,有的更大聲喊叫:「I hate Chinese! 我憎恨中文!」如果父母心腸軟一點,就會放棄,把他們帶回家了。我很佩服這些父母,他們堅決要子女學習中文的決心,終於勝利了。因為當這些小朋友慢慢適應了,有了老師們的呵護照顧,耐心勸誘,加上都是華人,不到兩個星期,父母每次放學時帶給他們喜愛的食物或麥當奴作為獎賞,漸漸地他們就喜歡來上課了。

 

  每年我們要從香港定購大批課本,台灣僑務委員會也樂意贈送課本,但程度較淺,只有在暑期班時應用。香港的課本對海外小朋友來說,雖然比較深,但要他們認真學習,是有益處的。

 

     每年暑期前的畢業禮,也是一年中的最高潮。因為每星期分三班,即星期六上午九時到十二時,星期六下午一時至四時,後然是星期日下午班,這樣才能容納兩千多學生。所以畢業禮也分三次舉行。有幼稚園畢業的,有初小畢業的,有高小畢業的。高小畢業亦即等於香港小學六年班,在香港畢業的小學生平均是十二歲,但在滿地可要讀到高小畢業要花十四年。所以這些能從幼稚園五歲讀到高小畢業已到十九、二十歲了,大部份他們在外面是大學預科或進入大學了。每年的畢業生中,總有一批是從幼稚園讀上來的,他們的恆心使他們堅持到底。這些畢業的學生已經對中文有很深的感情了。

 

     每年的畢業禮除了頒發証書和獎狀,每班還有很豐富的歌舞話劇表演,將他們在學校中學得的成績,在節目中顯示出來,使嘉賓與家長都很歡樂安慰,認為當初迫他們來學中文,實在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