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北美牧傳大會的反思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北美牧傳大會終於成功在多倫多舉行,並得到很好的反應。參加這次大會的人超過二百位教友。有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還有多位神父,修女和終身執事。很難得的是秘魯華人教會竟然派來了幾位教友代表,這是意料之外!

 

         有關這次大會的新聞,已經在公教報刊登,我不想重覆這次會議的細節,我想寫的,是我自己的心得,及我前後參加不同牧傳大會的個人感受,還有一些是大會沒有記錄的外記!

 

          我不否認牧傳會議有它的意義和價值,從每次牧傳會議中,可以聚集北美不同地區的華人教會的牧職人士,教友代表,分享各自不同的經驗和心得,是成功,是失敗,也是一個反省的機會,讓參與者去體驗,去吸取教訓,去改善他們牧傳的方法。

 

 

          在牧傳會議中,我看到教友們的合作精神,實在令人佩服。其次是被邀請的講者,也能針對社會和教會中的問題予以分析及提出解決的方法。對於新到北美作牧傳工作的人,不論他們是神父或修女,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認識美加多元文化及民主自由的不同政治背景,更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去調整方向與策略,改善各自地區的牧傳態度。

 

          我所想講的,並不一定是北美牧傳的問題,而是在教會中普遍可能發生的情況,以致影響牧傳工作的前景;有的會發展快速,有的會停滯不前,更有的會走向衰落,甚至解體!從我鐸職生涯的四十多年的經驗,看到不同地區的教會,有的興旺,有的衰落,的確使人感慨萬千。

 

          今年的開幕禮是由多倫多總主教郭年士(Thomas Collins) 主持感恩祭。他的講道引用我們教會每天頌念的三鐘經中的聖母領報,他的重點是要我們學習聖母的心態,因她自認是天主的婢女,她願意承行天主的旨意,由此他引伸到做牧者的牧民態度。

 

          從聖母的婢女謙遜及樂意承行主旨的靈修,引伸到牧民工作的心態,是傚法聖母,俾能達到天主經中的“願祢的國來臨”。牧靈工作是建立天主的神國,但是許多牧者的心態是「承行他個人的旨意,建立他自己的王國」。

 

          豈不是嗎?郭總主教一針見血,道出了許多牧者在做本堂神父時,都在或多或少地建立自己的「王國」,執行自己的「私意」,一切事務都要顯出自己的「權威」!而忘記了牧者的真正職份是要傚法耶穌的僕人、服務、謙卑、犧牲精神!

 

          許多年前,曾有一位修會神父給我說,他們每次換一次長上或本堂,都要有一次大興土木,改換裝修和傢俬,花費不少金錢,很是浪費。他們忘掉了這些金錢,都是教友省吃省用捐獻得來的。

 

          當我在香港和加拿大滿地可做本堂神父時,都不捨得置辦新的傢具,如有教友贈送的,我們都樂意接受。但當我離開後不久,新來的本堂都會把舊的拋棄,一切都要新置新購,浪費不少金錢,實在使教友加重負擔,難怪有些教友會投訴,會縮減自己的捐獻!

 

          牧傳大會給牧職人士一個反省的機會,但是並不是所有牧職者都會反省,他們仍然固步自封,我行我素。很多時聽教友說,在某一堂區經常找不到神父,有緊要事或教友病危時,神父推三推四;還叫教友找醫院裡的牧靈神職。在美加,當華人教友病危臨終時,都希望有一位說中文的華人牧者去安慰他們,為他們祈禱傅油,如果請一位醫院當值的神父去到,病人不會英文,很難溝通,根本得不到神益,難道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都要推卸責任,我們怎能向天主交代呢?

 

          我很感謝天主,賜給了我許多機會為老年人為病危者有服務的機會,能夠救一個靈魂。尤其是在臨終最後的一刻,當病人在受到病苦失望,受到魔鬼最後的誘惑中,是多希望得到牧者的安慰和照顧,如果一位本堂神父不喜歡照顧有患難病痛的教友,又如何能盡好其他的牧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