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中華安樂園 在唐人街的老年人,多數孤獨寂寞,他們的兒女或是在另外的城市工作,或是已結婚遷離到新區,不能照顧他們的父母。唐人街的居住環境很差,都是超過一百年以上的舊式房子。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華僑活動中心 滿地可是加拿大三大城市之一;三十年前還是加國最大的城市,人口和地域都在多倫多及溫哥華之上。近三十年來滿市的居民因屬法裔,被分裂派(Separatism)的魁北克党攬獨立,致使銀行及大公司的總部都遷到多倫多,形成多倫多成了現在加國最大的城市。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滿地可深造與牧民 七十年代以前,滿地可(又稱蒙特婁)是加拿大最大而最古老的城市,人口超過一百萬,其次是多倫多及溫哥華。滿地可有三間英文大學;第一間為麥基(McGill University),第二間為喬治大學(Sir George William University),第三間為羅耀拉學院(Loyola of...
by FrW | 雲深不知處
萬事都井然有序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到加深造 服務僑胞 在明愛大廈創辦了時代青年月刊之後,一切都已上了軌道。我得到徐誠斌主教准許,並得到德國天主教主教團的一份獎學金,申請到加拿大聖方濟各沙勿略大學的國際學院,攻讀社區發展一年的課程。 一九七一年九月初,我把時代青年交給了天主教教友總會的青年聯會負責,我登上泛美的珍寶航機,與另一位米蘭會的泰神父首站到了三藩市,再轉到紐約,然後再轉機到加拿大哈利發斯城,大學派了專車接我們到了聖方濟各沙勿略大學。 ...
by FrW | 默主歌耶
Medjugorje is again in the center of attention, church and public as well. Though the visit of Cardinal Shonborn is private, it did not leave anybody indifferent because he is the member of Congregation for Doctrine of Faith. We talked to Cardinal while he was...
by FrW | 默主歌耶
Recalling that his interest in Medjugorje dates back to the 1980s, when Viennese Dominican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Medjugorje prayer circle, Cardinal Christoph Schönborn has told an Austrian Catholic newspaper that “without anticipating a definitive Church judgment, I...
by FrW | 雲深不知處
今夕何夕?聖誕乎? 很喜愛一筆一劃從筆尖滑出的感覺。我專注地寫,慢慢地寫,讓每一筆,每一劃,與心相扣。這種感覺,好像在撥動心弦。心是上主的居所,弦聲是上主的綸音! 我的心滑進一片純全的靜默中,傾聽天籟。靜默是一道天梯,讓人攀登上主的聖山,仰沐祂的慈恩。聖恩浩瀚,全因大愛無涯。 ...
by FrW | 默主歌耶
“Dear brothers and sisters here in the Church and on the squares in front of the church and in the yellow hall. We are all conscious of the fact that it is a big privilege to not have to celebrate the New Year with champagne.” The crowd laughed, and the Cardinal added...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時代青年與青年筆會 徐誠斌主教陞了香港教區輔理主教之後,對香港教區的發展有了許多計劃。他籌備教區會議,集思廣益,邀請許多教友學者參與不同的小組。教區會議開了以後,教區發展也在福傳與社會福利、學校教育方面都有很多新思維。至於教區在禮儀上的改革有了更多的進步。中文彌撒書與聖歌頌恩也一步一步地出版了。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公教報學生文壇 一九六六年九月開始,我正式接掌公教報主編工作,生活開始忙碌起來了!平日每天一早到聖心書院為修女學生開彌撒,接著就是到大昌大廈十六樓公教報編部上班,晚上到文商書院上課。一身兼任做神父,編輯和夜校學生數職,可說是十分豐富而又多采多姿! ...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on the first day of 2010. As we look back at 2009, at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some of us may wonder, with so many negative events that have been besetting us, where is the history of this world going? At the end of 2009, the well known...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文商、大專、公教報 從一九六五年九月開始,我每天傍晚駕著一架小綿羊〝Vespa〞,由堅道主教府駛到英皇書院去讀夜校,有一種特別新鮮而刺激的感覺,因為這是我從來沒有試過的生活方式。 有一天下課後,見到余理謙神父來到學校,與我會面就自我介紹他是天主教大專聯會的神師,希望在文商組織一個天主教同學會,並邀請我做文商的神師,這個邀請使我受寵若驚,因為我剛來到這裡做學生,怎麼可以同時做神師呢﹖後來經他勸說,我終於答應了。文商書院的天主教同學會就此成立了。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文商夜校做學生 上期我曾講到被派到西貢傳教的經歷,並且認識了文明德神父。文神父對香港教區的貢獻,不單是早期在新界開荒傳教為香港教區奠下了基礎,而且在培育司鐸的語言方面,下了很多苦工,如果我不在這裡透露,相信不會再有人知道了。 ...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I once recommended a famous book in the Catholic literature, The Imitation of Christ, to a good friend. This book was written about five hundred years ago by a monk called Thomas a Kempis. This book consists of the meditations on the life and teachings of our Lord...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鐸職生涯第一站 從開始寫司鐸聖召路,都是有關修院生活。的確,在華南總修院有許多甜蜜的回憶,因此七年的神哲學生涯,雖然主科都要用拉丁文,背拉丁文的定義和証明,無論是教義神學或倫理神學,都要背書。現在回想起來,反而是一種樂趣!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笛卡兒的「沉思」 笛卡兒 (Rene Descartes, 1596-1650) 是我最佩服的哲學家之一。上篇已介紹過他的“我思故我在”的存在哲學理由。從我們中國思想中找到相似的名句:即「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我思故我在 上篇我們曾講過無神論與唯物論。這裡我們要講講一位很有名的哲學家笛卡兒和他的理論,就是他發明“我思故我在”拉丁文“Cogito Ergo Sum”。這一個簡單的名句,而又包含了他思想的精華。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唯物思想 危害人類 在修院念哲學的三年中,有機會進入哲學思想的海洋中。原來哲學家的派別有那麼多,而真正能幫助人的思想正確者並不多。其中以唯物論更是最違背理性和精神的價值,由此更導致無神論,反對有精神實體的存在。由唯物論走到無神論,是必然的趨勢,由無神論而否認精神的存在,否認天主的存在 ,否認神的存在;這是唯物思想的最後結論,故此,他們反對一切有神論及一切宗教信仰,這是哲學界的悲劇,也是人類思想的悲劇。 ...
by FrW | 雲深不知處
不經意的準備 午夜時份,朋友家的玻璃窗給拆掉了,紗窗也移走了,形成一個大洞,足以讓壯漢自由來去,但到最後,小毛賊卻沒有潛身入宅。 我覺得很奇怪,忙追問究竟。朋友說事發時,一家早已熟睡,細節並不清楚,只知道早上起來,窗户洞開,但家中卻沒半點搜掠痕跡,財物也絲毫無損。我把室內屋外情況,一一細問,終於從家主的喜好,慢慢猜出了一點端由。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哲學世界 五花八門 讀過哲學的人都知道,哲學有許多派別;每個派別的思想都有它的特點,有的完全不同,有的比較接近。有的原屬一個宗派,後來分了許多支流。 中國的哲學以儒家與道家為主;後來佛家傳到中國,影響中國思想很深,以致使中國除了儒道兩家,佛家思想亦成為中國哲學思想主流之一,尤其影響到民間的風俗習慣的一些禮儀節慶。可見思想影響社會人生之力量,何等深遠。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白馬非馬辯論大會 我們中國人有一句俗語說:「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意思是說,當你遇到一個不講理的人時,你給他講什麼理,他也不會接受。有些人不講理,不是沒有讀過書,只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有理,自視過高,主觀成見很深,所以沒有容人之量,沒有客觀的精神,這是一種驕傲的心態,因此與人很難溝通。另有一種人不講理,因為他讀書少,根本就只會說些粗俗無禮的話,使人一見,就知道他們的修養不夠,人格很低,故此會有這些現象發生。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中國文學 黎正甫 華南總修院有一位中文教授黎正甫,可說一生都是為教會服務,他原生於福建,在北平輔仁大學畢業後,曾為于斌樞機主教(當年于斌是南京的總主教)辦過教會益世報等編輯工作。五零年代來到香港,就一直在華南總院教中國文學,一直到華南結束,數十年如一日,獨身住在修院中,與神父教授的生活無異。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聖母司鐸 聖母神學 當年在香港有兩位特別恭敬聖母的神父,一位是思高聖經學會的創辦人雷永明神父,另一位是在我們華南總修院教神學的龔神父。雷神父是方濟會士,龔神父是耶穌會會士,他們都是聖經和神學專家,我很有幸與他們兩位都有很密切的關係,也從他們那裡學習了很多,得益非淺! ...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Jesus has asked us to put our trust in Him. He told us to pray in His name. “If you ask me for anything in my name, I will do it.” ( John 14:14 ) In the Gospel of Luke, again He asked us to pray with confidence. “And so I say to you: Ask, and you will receive;...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小日課與大日課 我曾提過,在修院生活中很注重靜默,因為靜默能幫助我們收歛心神,專心祈禱,甚至養成祈禱的人。這就是說,如果有機會就在心中思念天主和天主的道理,時常把天主放在心中,放在生活行動中,這是神修生活的目的。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大避靜與小避靜 修院生活是那麼豐富,因為包括了對精神上的靈修與身體健康的各種運動,都能有適當的安排,使我們身心靈各方面都得到均衡的發展。 有些教友對於避靜的意義仍不大明白,其實避靜就是退省。耶穌在傳教的時候,常常要門徒找一個清靜的地方去休養生息,耶穌更是在傳教講道之後,就找到偏僻的地方去祈禱,有時候祂到山園及荒野的地方通宵的祈禱,與天父作深密的交談。耶穌在傳教前,曾經到曠野作了四十天四十夜的嚴齋祈禱,最後祂戰勝了魔鬼的試探,開始祂宣講天國的喜訊。 ...
by FrW | 聖母分享
By Paul Kwok In another article that I have written, ‘Five over Five’, I mentioned that my youngest friend is a 5-year-old girl whose name is Cierra. In the last school year when she went to school every day, she had to walk on the sidewalk in front of a church...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The definition of the word ‘catholic’, according to the dictionary in front of me, is ‘very broad; general; all-inclusive; universal’. That is exact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At the beginning of Jesus’ earthly life, there was already a hint that...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I have many friends who are not about my age. Some of them are much older than me, and some are much younger. My youngest friend is a 5-year-old girl called Cierra. Yesterday she was excited to tell me the good news: “I got five over five!” said Cierra....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This article is dedicated to Ms Cristina Da Silva, a good friend of mine who is like a sister to me. Her missions are to share her passion and talent in photography and art with other people to glorify God, and to warn others about the danger of occult activities. ...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A couple of weeks ago many of us learned from TV that three reporters from Hong Kong were beaten by the police officers in China when these reporters were covering the news of the turmoil in the Xingjiang Province. A few days after these reporters had been beaten, we...
by FrW | 鐸職情義長
{gallery}gallery/2009/StJosephGroup_Pilgrimage_Trip20090919{/gallery}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One day in last February a young missionary was invited to my class to teach my students how to make rosaries. His name is David Gonzalez. Besides teaching how to make rosaries, Dave also explained to my students why we should always pray the Rosary and he actually...
by FrW | 鐸職情義長
{gallery}gallery/2009/samuelchow_cmc20090915{/gallery}
by FrW | 默主歌耶
公教報較早時報導了一名曾在默主哥耶服務的華釋神父 (Fr. T. Vlasic) 被教廷免除司鐸職務,而引致一些人士乘机大做文章,借机大肆攻擊默主哥耶顯現事件。 默主哥耶顯現事件發生於1981年。顯現至今仍繼續進行,曾往該地朝聖者數以百萬計,當中包括不少樞機、主教、司鐸等。筆者一位克羅地亞裔舊同事往默主哥耶渡蜜月,我問她對默主哥耶的感受,她簡單的以六個字回答:「Everybody was praying. Everybody was crying. 」祇是簡單的六個字,便把默主哥耶懺悔與祈禱的精神,表露無遺。 ...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Come to me, all you who are weary and find life burdensome, and I will refresh you. Take my yoke upon your shoulders and learn from me, for I am gentle and humble of heart. Your souls will find rest, for my yoke is easy and my burden light.” (Matthew 11: 28 – 30)...
by FrW | 默主歌耶
Introduction Five years ago a fellow Catholic introduced Medjugorje to me, but I paid no attention to it. Three years ago another Catholic talked to me about Medjugorje, he said he had been there three times, and he added that the trips to Medjugorje changed...
by FrW | 鐸職情義長
{gallery}gallery/2009/celebration20090907{/gallery}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靈修與院聲 前任院長倫若瑟神父的嚴肅與沉默寡言與現任院長黃永耀神父的慈善、溫良的性格完全不同,但他們在修院的培育工作各有所長。性格不同,但都是全心全意幫助修士,在德行學問才幹方面,都得到發展的機會,他們都希望我們利用課餘之暇,發展自己的興趣,培養一些特別的技能;使我們將來晉鐸之後,各展其才,以榮主救靈。耶穌會的口號就是愈顯主榮 (Ad Majorem Dei Gloria )。 ...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It is sad that many people, including many practicing Catholics, are not aware of the danger of occult activities, and equally sad is that they are not aware that participating in any kinds of occult activities is a grave sin in itself. Unfortunately, we seldom hear...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實習傳教生活 上期講到派救濟品和街邊學校,今次要講到練習傳教的生活。 當年修院院長是黃永耀神父(Fr. John Wood...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社會福利與街童學校 華南總修院的生活,有許多值得回憶的事。上期我介紹過修院的運動會,這次要介紹在修院中實習做社會福利及教育貧童的工作。我曾提過當年在我們修院靠城市區的一邊,住了許多漁民的小船,稱為“蛋家”,這些小船很破舊不堪,根本不能出海,只是載著三、五人一家的破船,他們生活窮苦,因此院長要我們練習做社會福利的工作,幫助這些窮苦的人家。 當時由前任院長倫神父(Fr. Joseoph Garland)...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A few years ago there was a great power failure in Toronto and in some areas in Ontario. The lights went out. Some civilians voluntarily directed the traffic at crossroads where the traffic lights did not work. The power failure lasted a couple of days in some...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慶祝傳教主保的運動會 華南總修院的生活,比起聖神修院更多彩多姿。第一. 因為院址佔地廣闊,院外除了有籃球場與足球場,還有許多樹林草地,環繞著小半島有一條可以通車的柏油路,可以讓我們在飯後或課餘時間散步談天,或者兩三同道一齊頌念玫瑰經。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華南總修院 華南總修院 (Regional Seminary of South China)是教宗庇護第十一所創立,專為培育中國華南各省之司鐸聖召,招收廣東、廣西、湖南、湖北之有志青年教友,提供神哲學及司鐸神職各方面必修的聖經禮儀聖教法律等一切學科。我於一九五七年九月三日由聖神修院轉到華南總修院;在這之前,曾給予一個簡單的拉丁文考試,翻譯一篇文章,當作入學試。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修院遷到薄扶林 前文已經提過白英奇主教對香港教區的貢獻,他的遠見決定多辦天主教學校,多建堂區,即使沒有地方建築聖堂,就假用天主教學校的禮堂作為堂區的彌撒中心,主日利用課室作為善會及主日學上堂的地方。時至現在,仍然有許多天主教學校同時作為堂區禮儀之用,其三是香港明愛的發展遍及港九新界每個鄉村市鎮;而天主教福利會的使命漸進到「立己立人」的長遠目標。最後是對修院制度與生活的改善。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主教來訪 放假加餸 在西貢聖神修院的生活,基本上來說是很快樂的。因為如果你不覺得快樂,就不能久留,這是聖召的特徵。至於伙食方面,當然是很清淡的,一日三餐不缺,但只是粗茶淡飯而已,故此當有聖誕新年和特別的瞻禮慶節,才會有較豐富的肉類食物。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神師來訪靈修`進益 在新界西貢的聖神修院,因為交通不便,與外界接觸較少。每逢假期則有港九堂區的神父,帶來一些輔祭的青少年來修院參觀旅行,有時候還與我們作友誼賽。 ...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The etymology of the English words is an interesting branch of science. Many English words we use today came from other languages. Some words have even changed their original meanings. The word ‘martyr’ is a striking example. Today we think a martyr is a person...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In the Gospels of Matthew and Mark, both John the Baptist and Jesus announced the Kingdom of heaven was near. ‘At that time John the Baptist came to the desert of Judea and started preaching. “Turn away from your sins,” he said, “because the...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There was an internal lockdown at the school where I teach this afternoon. No one was allowed to enter or leave the school until the lockdown was lifted. No one was sure what happened When I was at home later in the evening, I tried to find out what happened. From the...
by FrW | 聖母分享
尹雅白神父 教宗庇護十二世在他宣佈聖母蒙召升天的詔書中,引用了許多聖師的道理,其中一位達瑪森聖若望的宣講:「聖母在分娩時既保持了童貞不受損傷,死後也理當保存她的肉身不受腐朽。祂既在胎中孕育了造物主,一如親子,理當住在天主的帳幕裡。她既是天主之母,理當享有其子所擁有的權利。」 另一位古代作家曾肯定說:「瑪利亞是生命與永生的施與者 – 救主基督,我們的天主最光榮的母親,基督便使她與自己一樣復活,並永遠分享祂肉身的不朽。祂使聖母從墳墓中復活起來,並以祂獨特的方式把她提昇到祂自己的身邊。」...
by FrW | 聖母分享
尹雅白神父 聖母蒙召升天的歷史,來源起自宗徒時代,據聖傳的記載,是在聖母逝世之後,宗徒們埋葬了聖母在墳墓中,當時多默宗徒未趕到現場,不能見到聖母最後一面。因為他到了印度傳教,離耶路撒冷最遠;當他趕到之後,很不甘心,一定要見聖母最後一面,宗徒們只有帶他到聖母墓前,打開墳墓,但墳墓已空,從那時開始,宗徒們已經相信聖母的肉身與靈魂同時被接升了天堂,這端道理,一直在教會中得到承認,而被教友紀念。...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My sister once shared with me a friend of hers has difficulty accepting the Catholic faith because, according to this friend, there are elements in our faith that do not make sense. People who have been using a rational mind to try to understand our Catholic faith...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Many years ago I read an article that got my attention. From that article, I learned about an inexplicable phenomenon about salmon. After a salmon is spawned, it will swim into the ocean, and afte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something strange happens inside the brain...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A friend from the parish told me that some young people believe that although the Bible has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violence, we still read the Bible because we need to learn about violence so that it becomes preventable. People who have some knowledge of the Bible...
by FrW | 寬頻廣播
視像廣播 電台廣播
by FrW | 祈求
{tab=中文} 吁,至愛的聖母瑪利亞,痛苦之母, 求妳垂憐在祈禱中的兒女, 我懇切地來到妳台前, 求因妳忠僕聖貝肋格靈的代禱, 賞賜我這個特恩【說出想求得的恩賜】。痛苦之母啊! 我懇求妳將我的請求,轉達給妳的聖子耶穌,如妳願為我轉禱,則必會得到應驗。至愛的慈母,妳願我在一切事上都承行主旨,因此,我以赤子之心完全交托予天主的聖意,即使天主不願賞我祈禱,但願賞我為救我靈魂更大的神恩。痛苦之母, 我願誠心孝愛妳, 我願全心依賴妳, 因妳的祈禱是最有效的, 為了天主更大的光榮及因聖貝肋格靈的代禱, 求妳俯聽我、應允我的祈禱。亞孟。...
by FrW | 錄影片段
共祭聖職人員進堂 湯漢主教履任祈福彌撒 奉香 宣讀任命狀 授予任命狀...
by FrW | 雲深不知處
一連數日,天雨連綿,天色灰灰陰陰,踏足無一處乾旱,伸手無一寸清爽,潮濕的水氣裹抱著萬物! 好不容易待得天清氣朗,人便像復活似的神氣起來,駕著小小的房車,沿綠蔭大道,疾馳而往。三兩天不曾見面的樹木,不是長大了,而是驀然間脹大起來,紛陳枝葉,有粗肥而飽滿的,有亭亭如蓋的,更有橢圓如巨卵的,扶疏錯落。綠浪隨風,捲起草綠、青綠、墨綠、翠綠、嫩綠,叢綠交映,深淺有緻。每轉一彎,便換覽一番好風光,撲面者是綠,是美,是生機! Shepherd!...
by FrW | 雲深不知處
去年,朋友邀請我去出席一個為期一周的哲學研討會。與會人士來自世界各地,我倆是唯一的中國人。 研討會在美國某座酒店的會議室舉行,很自然地,參加者便散居於同一座酒店之內,有一位來自英國的老先生,正巧與我們同住在一層樓上。初度相逢,他給我的印象,真有點童顏鶴髮的味道。到了第三天,他便主動攀談起來:「你們是中國人嗎?」話閘子便這樣打開了。...
by FrW | 雲深不知處
為我來說,工作是一種心靈的淬鍊。從每一天的工作中探索上主的智慧,充實自己的生命,鍛鍊自己的靈魂。 我是一個性急的人。看小說,翻過幾頁,便翻到書末先看結局;沒故事性的書,一樣廢寢忘餐,急急讀完。翻譯亦然,數百頁的作品,也恨不得一揮而就。一個性急的靈魂,只能停留於事物的表象,未能有足夠的深度去了悟宇宙人生的道理。...
by FrW | 雲深不知處
人的生活太稱心,太舒適,太安全,很容易便會變得慵懶,不思進取。但當澎湃的心潮挾捲著明亮的願景不斷衝擊苟安的靈魂時,人便會不由自主地,朝向一個未知的領域推進。我猜想,這就是來到人生的邊緣上,我們愈向未知推進,人生便不斷擴展,生命的領域亦漸趨遼闊。 我相信,沒有天主的允許,萬事萬物不可能形成,不可能存在,不可能發生。於是,我把信心呈獻給天主,從零出發,去開拓祂允許我去探索的未知。...
by FrW | 雲深不知處
今天,朋友告訴我,她認識一位年青人,寫了好幾本小說,一紙風行。 我問是什麽類形的小說,朋友說:「是以年青人戀愛為題材的作品。」她接著又補充說:「對象自然也就是青年了。」 我又問及質素問題,朋友說:「一小時便看完的作品,只求消閒,不講究深度。香港現在有很多這類小作家和作品。」 我問:「這些作品對人生有正面的影響嗎?」她說:「很多作品都在傳遞時下流行的意識,不一定對心靈有積極的影響。」...
by FrW | 雲深不知處
自小便聽說岳飛的母親在他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字這個故事。報國是中國人的一種高貴情操,是大我精神的流露,教導孩子擁抱蒼生的心懷是為人父母的本份,但刺字在背,岳媽媽的行為又是否偏激了一點呢? 岳飛所處的時代,宋室南渡,人民不隨政府漂泊的,便留居故土,受制於異族政權。國家飄搖,家難以安,百姓有如逐水漂萍。有人說:「俠出於偉大的同情」,相信岳媽媽是處於大時代的浩劫下,身受其痛,繼而推愛天下,爆發一份拯救蒼生的俠氣豪情,遂著力於培養孩子為國為民的決心。行為愈是激烈,愈更見其切膚之深,恨痛之長。...
by FrW | 雲深不知處
天還是矇矓半曙,便出去散步了。草地濕漉漉的,才走了幾步,一雙布鞋已然濕透。曦微的晨光溢彩,灑落在枝頭上,一眨眼間,露珠便改換了華裝,晶瑩璀璨,像寶石,又像珍珠,散發著柔和的光芒。我想起了希臘神話中那位女神,她一淌淚,人間便有了朝露。這個早上,女神的眼淚特別多,是哭了長長的一個晚上嗎?拜倫說:「未哭泣過長夜的人,未能語人生。」這位夜夜悲泣的女神所活的究竟是怎麽樣的人生呢?不,是「神生」!我彷彿看見女神的珠淚,滴滴答答地落到空氣裏。我把她擁入懷內,輕聲問:「怎麼哭了?有什麼不痛快呢?天地都浸滿你的淚水!」女神偎進我的心湖內,幽幽一歎:「萬...
by FrW | 雲深不知處
每當仰望穹蒼,看見藍天澄淨,白雲悠悠,感到很美,很適意自在之時,亦禁不住會想,人生就像這些浮雲,都會變幻,都會過去,萬事萬物,沒有一件是永恆的,雲飛無定,也沒有一定的軌跡,到底怎樣才可以抓緊永恆?我閉上眼睛,張開心目,凝眸再看!白雲深處,到底是甚麼地方?那裏真的是天堂,我的故鄉嗎? 當然,天堂沒有可能是一塊有形的土地。...
by FrW | 活出福音
尹雅白神父 四旬期第一主日 創 9:8-15伯前3:18-22谷 1:12-15 四旬期是從聖灰禮儀開始,教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特別的境界。聖灰禮儀讓我們反省人生的意義:「你原來是灰土,將來仍要歸入灰土!」及「你當悔改,信從福音!」因為天國臨近了。 ...
by FrW | 活出福音
尹雅白神父 常年期第四主日 ( 乙年 ) 讀經一 申18:15-20讀經二 格前7:32-35福音 谷1:21-28 四書中告子篇記載了一段孟子的話說:「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 ...
by FrW | 活出福音
尹雅白神父將臨期第二主日 讀鋞一 依四十1-5,9-11讀經二 伯後三8-14福音 谷一1-8 本主日已進入將臨期第二主日,教會希望我們要好好準備救主的來臨。就如先知依撒意亞在耶穌降生前七百多年就已預言,若翰洗者將為默西亞的前驅,為祂開路;在曠野大聲呼喊,預備主的道路。 在今日的福音中,應驗了先知的預言;若翰洗者到了曠野中苦身克己,過著如同原始人的生活,穿的是駱駝皮,吃的是蝗虫野蜜,更多時間可能都是在守齋祈禱,接受聖神的光照與引領,大聲疾呼,勸人悔改認罪,修直主的道路,改過自新,以能迎接救主的降臨。 ...
by FrW | 活出福音
尹雅白神父常年期第廿八主日讀經一 依 廿五6-10讀經二 斐 四12-20福音 瑪 廿二 1-14 今日的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預言,萬軍的上主天主,將要在熙雍山上擺設盛宴,招待祂的子民。而在今日的福音中,耶穌也用了相似的比喻,用天國比喻一個國王,為兒子擺設婚宴,邀請祂的選民去赴宴。 ...
by FrW | 活出福音
尹雅白神父常年期第廿四主日讀經一: 德27: 33-28:9讀經二: 羅:14:7-9福音: 瑪:18:21-35 ...
by FrW | 活出福音
尹雅白神父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讀經一依56:1-7讀經二羅 11:13,15-32福音 瑪15:21-28 今日福音中耶穌試探了一位外邦的婦女﹐最初聽到她的祈禱﹐不理不睬﹔後來該婦女苦苦哀求﹐耶穌更進一步試探她說﹕「我被派遣﹐只是為了以色列家族的亡羊?...
by 作者專欄 | 教會篇
我所認識的湯漢主教 教廷於四月十五日宣佈接納陳樞機辭呈,湯漢隨即由助理主教接任,成為香港教區第五任國籍主教。消息傳來,海內外教會皆不勝歡欣,深慶香港教區得到適時的新牧者,為教區開展新旅程,創建中港教會共融合一新面貌。我欲藉此機會發表一點對湯漢主教的認識與交往並向他祝賀。...
by FrW | 聖母分享
尹雅白神父 我們每年有兩個月特別紀念聖母,教會更希望我們在這兩個月中多念玫瑰經。即五月為聖母月,十月為聖母玫瑰月。由此可見,我們教會的傳統就是恭敬聖母,這是我們天主教的光榮和幸福,因為我們知道恭敬聖母不是把聖母當作天主和神去祟拜,而是因為聖母一生所作所為都是承行了天主的旨意,完成了天主在她身上的救贖工程所作出的貢獻;也就是說:天主藉著聖母瑪利亞,使她成為天主降生成人的母親,並使她撫養了救主耶穌。我們就從玫瑰經的二十端奧跡中來分享天主救贖人類的工程,及聖母瑪利亞在其中所擔當的角色。一. 首先我們分享歡喜五端的內容。...
by 作者專欄 | 探討人生- 尋求真理
(八) 科學家信仰神的理由 – 原子能證明神的存在 我們都知道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及八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因兩顆原子彈,終止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打敗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我國八年抗戰所遭受的苦難,才得以停止。原子彈的威力,實在令人震驚。原子彈的爆炸力量實在對於生命的破壞力,無法估計,因為它爆炸所放射的熱度高達華氏一萬度,加上它的幅射,更會發生很大的作用。 現在世界上許多強國都擁有原子彈,而且更進而發明了比原子彈更厲害的核子彈和氫氣彈,如果一旦強國互相攻擊,人類的命運則不可想像,地球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by 作者專欄 | 探討人生- 尋求真理
〈六〉宇宙太空中的秩序,證明神的力量。 一百多年前,科學家研究太陽系裡各個行星的軌道,發現了一件奇妙的事。他們發覺行星並不是隨便散佈在太空中,而是非常有秩序地按照某種定律分佈在太陽的周圍。 它們編排得很整齊,好像軍隊一樣排列整齊,彼此之間都有一定的比例。...
by 作者專欄 | 探討人生- 尋求真理
(四) 人類的理智證明有神 人類是一種奇怪的動物,論人的體力不能有如獅子老虎的大力;人也不能夠好像飛鳥飛上天空;人也不能像魚類游於水中生活;但是人類有著超越動物本能的能力 – 理智,亦即我們人類的思想和記憶能力,發現新事物亦創造新事物,比方各種科技產品,都要人的理智才能做出許多創新的東西,包括文學藝術、歌曲,以及現代所擁有的各種新的科技產品。電腦電郵及最新的通訊方法,不斷創新,這是什麼原因,就是因為人有其它動物都沒有的理智。...
by 作者專欄 | 探討人生- 尋求真理
(二) 生命的潛力證明造物主的智慧 生命是什麼?它本身就是神秘的,我們無法探測。它既是一個很抽象的名詞,但又是那麼實際的事實。它本身是看不到摸不著,但它却有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欣欣向榮的根苗,會把巖石裂開,一顆黝黑的芝麻,可以長出成為一棵小樹。生命像藝術家一般,彫塑出各種不同的生物,設計每一張樹葉,裝飾著每一朵花,無數種類的花草動物,都有它們本性的生存與繁殖的方法。...
by 作者專欄 | 探討人生- 尋求真理
一般人以為科學家不信神的存在,其實這是錯誤的。世界上許多大科學家都相信神,而且有許多偉大的科學家還是天主教徒;比方最有名又發明最多的愛迪生,物理學家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發明望遠鏡,研究行星運行的伽利略,是現代科學創始者之一,雖然當時被教會否認他的學說,但他對天主存在始終不改。德日進發現北京人化石骨,有人以為因北京人化石而說人是猿猴進化而來的,但他是一位天主教神父,他從來沒有說猿猴是人類的始祖,他相信天主創造一切。...
by 作者專欄 | 探討人生- 尋求真理
十二. 天主是誰?天主存在嗎?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我們生命第一個要得到解答的問題,如果這個沒有清晰明確的答案,則其它的問題都無法得到解決。 在上面的文章中,我們已討論過一些哲學思想或主義,有唯心論和唯物論,它們都有偏見和一些片面的道理。我們現在討論天主存在的問題,也就是討論神存在的問題。...
by 作者專欄 | 探討人生- 尋求真理
十一. 良心、良知與天理 羅光總主教在他的士林哲學實踐篇中指出,良心不完全是良知。因為在良心裡包含人心對於天理的良心,但在良心以外,人的理智還要知道人造的倫理規律,即是認識法律和誡律,然後才能評判行為的是非。 良心是人心的一種警告,是一種理智的動作,是自然而產生的,無論人願意與否,在人決意要做一件事或已做了一件事,必定產生「良心」的動作,發出一種評判。故此我們每次有關善惡要做出一種決定和行動時,良心就會自動地發出她的聲音,她的警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良心發現」!...
by 作者專欄 | 探討人生- 尋求真理
十.倫理教育導引良知 我們中國傳統思想中有所謂五倫, 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中國儒家思想主要的內容也是著重於倫理思想,即教導人在家庭社會中怎樣處世作人,教導人做人的道理。 儒家思想以孔孟為宗,孔孟的思想以四書為本,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孔孟的言論集。這四部名著中的思想也就是儒家思想的總匯,中國後代的儒家思想發展到宋明理學及近代的新儒學,都是以孔孟思想為宗,教導人從思想到行為合於天理,合於人情,合於良知。...
by 作者專欄 | 探討人生- 尋求真理
九: 良心道德與靈魂 我們知道人是天主依照衪的肖像造成的,是天主所造的萬物當中最高級的動物,因為有靈魂,分享到天主的靈性生命;也分享了天主的神性,因此靈魂是不死不滅的精神體,它的價值非常珍貴。 靈魂的特性是理智與意志的根源,使人對善惡發出了判斷,我們稱之謂良心。服從良心的行為和指導的責任,人會感到快慰;凡違抗良心的行為,人會感到愧疚。這種良心的聲音,是每個人從生到世上就有的「道德的觀念」,使人有種自然的天主的力量,可以分辨善惡。這種良心的聲音是我們靈魂的功能的一部份。 ...
by 作者專欄 | 探討人生- 尋求真理
八. 思想,靈魂與大腦筋 從第七節我們談論到宇宙間的一切,包括四大種類,即無生命的,有生命的,有感覺的,及有理智思想的人類。 人類是按天主的肖像創造,故此分享了天主造物主的靈性,我們稱為靈魂。靈魂是不死不滅的精神體,與我們的身體結合,才成為一個人。如果身體與靈魂分開,身體就會死亡,靈魂仍能存在。...
by 作者專欄 | 探討人生- 尋求真理
尊祟天主 必獲恩寵 最近在一次電視節目中,看到美國總統奧巴馬演講,在他結束前說了一句:「God bless you!」「天主祝福你們!」使我感到很欣慰。雖然這不能証明他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但他能說出「天主保佑!」已是可喜的現象! 很可惜,在加拿大,我們很少聽到政府首長說「天主保佑!」的話;反而在政府機構中有一股反宗教反基督的勢力潛伏著,漸漸影響社會,影響人心,這是一種世俗和魔鬼的勢力在腐化社會,敗壞人心,我們應該警惕防範,不要使這種風氣漫延下去。...
by 作者專欄 | 探討人生- 尋求真理
人類智慧的局限 人的智慧使世界上產生了許多科學家,發明了許多新奇的科技產品。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介紹了許多科學家和他們的發明。近年的科技使人更能從發射衛星而將地球上的一切做出精細的照射而產生導航系統,使地球上的城市,街道,房屋都能清楚地影射出來,使人類的生活都在它的控制之中。而手機的功能也如同一個小型電腦,可以發出許多不同的功能;這些科技的進步,一方面使人類驚奇,另一方面會使人恐懼,因為不知道科技將來會把人類帶到何種境地! 我們說科技會使人恐懼,因為如果它不受人類理智的控制,沒有道德的規範,科技最終會導致世界的毀滅與人類的喪亡。...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前文我已略略提過,在修院生活中,有一些輕鬆的小故事,也有一些嚴格的規矩。這裡還要說一些小故事,使大家清楚知道修院生活的真實面貌;雖然現今已有許多改變,但仍有它們存在的價值。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修院的生活對於有聖召的人是很快樂的,時間很快地飛越,對於沒有聖召的人,就會覺得很不愉快,時間過得很慢。這就是一個簡便試驗青年有無聖召的秘訣。 我從一九五三年八月進入西貢聖神修院,到一九六四六月二十七日晉鐸,將近十一年的修院生涯,在我晉鐸時回顧已往,不知不覺時間過得那麼快。但對另一些修生來說,則並不那麼容易,故此很容易看出來。在我修院的生活中,看到一些青少年進入,也看到他們不久就離開。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入聖神修院不久,發生了一件驚動全港的大事,那是九月中旬的一個早晨,我赫然看到公教報的頭條,報導程野聲與魏蘊輝兩位神父於九月七日半夜在灣仔的煉靈堂(現已改名為聖母聖衣堂)被刺遇難,使我非常震驚。誰都知道程野聲神父遇難的原因是什麼;當時香港社會非常紊亂,左派勢力非常猖獗。程神父的文章和言論激發了一些人士的憤恨,以致遭受了謀殺。魏神父的被殺,因為他住在隔鄰房間,故同受其害。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在西貢的聖神修院其實只是一間小修院,與今日在香港仔的聖神修院完全不同。小修院收納從小學畢業,大約十二歲以上,得到本堂神父的介紹和父母的同意就可以送進修院,一面就讀一般中學的課程,一面進行靈修和聖經道理的訓練,更重要的是每天早上五時半起床參與彌撒、念早課、做默想、然後才進早餐和上課。課程中最重要的一科就是拉丁文,在那個年代,拉丁文不合格就沒法入大修院,因為拉丁文是念神哲學所用的語言。故此拉丁文不合格,也就等於沒有聖召了!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一九五三年離開了鳴遠,八月十五日聖母升天節後,我就進入了新界西貢的聖神修院。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耶穌講了撒種的比喻來形容天國。同樣,聖召也是天國中的一顆種子。當這顆種子得到良好的環境,就容易發芽生長;否則,它會被飛鳥吃掉,被晒乾枯萎了,被雜草荊棘窒息,最後結不出果實;只有在良好的土壤中才能茁長順利,開花結果。 ...
by FrW | 我的司鐸聖召路
紀念晉鐸四十五週年 今年六月廿七日是我晉鐸四十五週年,恰逢聖保祿年結束,教會定於七月一日開始為司鐸聖召年。因此,在默禱中得到一點靈感,想寫一些司鐸聖召路上的經歷,為配合司鐸聖召年,也欲藉此機會,為青年們提供參考資料,幫助他們在追求聖召的道路上,得到實際的益處,而能作出正確的決定。...
by Paul Kwok | 靈修篇
A particular section of the Book of Isaiah, from chapter 40 to 55, consists of the great messianic oracles known as the Servant of the Lord. The mysterious destiny of suffering and glorification of the servant depicted in the oracles is fulfilled in the passion and...
by FrW | 聖母分享
聖神同禱會 有關照片請按此 懷著感恩的心,讓我們同聲讚頌上主,因為仁慈的天主允許我們的慈母瑪利亞在1858年顯現於法國露德小鎮,帶給世人身心及靈魂的健康,而天主治癒仍藉露德聖母的代禱續到今天。 本年2月11日為聖母顯現於露德的150週年紀念,並且教會也訂了當天為世界病人日。本會得到堂區主任司鐸鄧建衛神父的答允,於是邀請了多倫多退休主教,Most Rev. Bishop Pearse...
by FrW | 靈修篇
我們在以上的幾篇文章中介紹了科學與宗教的關係。從許多科學家的言論中和他們對信仰的堅定,使我們知道,科學與宗教並非互相抵觸,而科學並不能解答人生問題,科學也不能解答宇宙之謎,科學更不能創造生命。...
by FrW | 靈修篇
這篇文章的來源是出自于斌樞機主教。于斌樞機主教是我中國的偉人,也是我們中國教會的偉人。他是我國的第二位樞機主教,他曾獲得神學,哲學與聖教法律博士學位,在羅馬傅信大學任教多年,後被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委任他在台灣復創輔仁大學。他熱愛中國文化,他的著作都在於發揚中華文化,特別對中國敬天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以下這一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文中略有更改,希望讀者見諒。 中華文化的復興與敬天...